中國2007 / 90 & 52min
導演:黎小鋒 賈愷
在蘇州一條粉牆黛瓦的老街上,一個九十歲的老太太和六十多歲的看護生活在一起。老太太出身名門,大學時代曾是全國體育皇后。在與心上人逃婚離開上海後,開始了半生磨難婚姻。丈夫離不開她,又總是背叛她,最終先她離去。丈夫死後,無兒無女的老太太立下遺囑,在她棄世之後,將以他們夫妻的全部財產為當地大學成立一個獎學基金。
老太太把她的遺囑當成了一個祕密,然而,所有人都暗地裡知道了這個祕密。大家都無法理解,她怎麼會把畢生積蓄給予那些毫不相干,永遠也不會來照顧她的陌生學生?
趁老太太生病犯糊塗之際,看護讓她寫下一張兩萬塊錢的饋贈字條。為了得到這筆錢,看護開始學習文化,每天學習一個漢字。同時,她開始背著老太太把幾間空房租給別人,從中獲得利益。老太太因病住了幾次院後,好多值錢家具也被老太太的遠房侄女搬走,這讓看護很不平衡。於是,看護和遠方侄女在老太太面前互相詆毀、拆台……
不知不覺,六年過去了,老街拆了半邊,還剩半邊。伴隨著人世的離離合合、紛紛擾擾,老太太度過了她生命中的一劫,像一棵古樹長出新芽,她在九十五高齡重新煥發生機。秋日的陽光下,有看護侍奉在側,撫摸著動亂年代僅存的四分之一張塗著口紅的「玉照」,懷念死去的丈夫和情人,想著她的祕密終於有一天揭曉,也想著自己的生命將怎樣得到延續──雖然周圍的人認為這一切都毫無意義。
臺灣2007 / 25min
導演:林宏杰(臺灣)
用兩種極端的經濟個體的消費經歷,帶領觀眾一同探尋台灣現有的信用卡現象。
台灣第一位申請破產成功的「卡奴」鄭三和,由一開始的莫名其妙負債,到驚覺自己已欠下百萬債務,銀行的催繳與財務公司以威脅恐嚇的方法討債,令鄭三和從此墜入「以卡養卡」的無間地獄。
台灣第一位成功以紅利積點從銀行獲利的「卡神」楊蕙如,以銀行紅利的漏洞,成功地串連親友集中刷卡購買機票或購物台商品,再以網拍賺取其中差額,倒賺銀行上百萬,後被銀行停止信用卡使用。
同樣有過切身之痛的楊蕙如勸卡奴們要面對現實:「趕快把卡剪掉吧!因為這個利息太重了,也不要想再借什麼現金卡來還卡債,那只會讓自己愈陷愈深而已。」
中國2007 / 74 & 30min
導演:彭輝
吳宇二十年前懷著夢想隻身來到深圳。當他頭頂烈日腳踏自行車叫賣滯銷飲料,每個月僅有三百元收入時,怎麼也不曾想到自己日後竟也是身價上億的富豪。
深圳人二十多年來最為明顯的發展軌跡就是走私、炒股、炒地,他也不例外。在深圳頭破血流的時刻,靠股票賺得第一桶金,隨後鑽了法律漏洞,做莊炒股,自買自賣,而後全身而退,賺得盆滿缽滿,身價陡然上億。緊接著,他全力衝入剛剛起步的地產業,大獲收成。
吳宇說:「在中國,我不會去做違法亂紀的事,但也絕對不會去做遵紀守法的人。違法亂紀要坐牢,遵紀守法賺不到錢。」
他因此成了有錢人,在商界小有名氣,還被某知名院校聘為校董。他想要擺脫「純商人」,因此涉足文化領域,試圖找到一點「文化人」的自尊。
四十三歲生日那天,吳宇投資的電影參加大學生電影節。現場很熱烈,學生為著明星而來,沒有人知道他是誰。影片開始,人走了一大半。
某次大醉,他淚流滿面地對導演說:「彭輝,我現在有錢了,可我沒根兒了,我漂在深圳,我就是一張浮萍。」
臺灣2007 / 73 & 60min 導演:張釗維
這是一個商貿與財富掛帥的年代。
2007年初春,中國股市大跌,引起全球股市跟著恐慌。這說明了華人經濟的全球化接軌已臻成熟。另一方面,在之後召開的兩會裏頭,民生與貧富差距問題成為議論的焦點;總理溫家寶的工作報告當中,以大篇幅著墨環保、三農、教育以及醫療等公共服務的問題。這說明了,在歷經二十多年的經濟成長之後,華人一方面累積了相當的財富,另一方面,也必須面對財富的分配與社會價值何在的問題。
中國2007 / 32min
導演:祝捷
「想要了解一個城市,先去了解它的出租車司機。」
這是一個很常見卻又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職業。他們可能接觸的人群最多,對城市的民生最熟悉。
在大中華地區具有代表性的五個大城市——北京、廣州、香港、臺北、新加坡,以及極具特點的兩個中小城市——成都、鐵嶺,近距離接觸,講述出租車司機眼中的金錢和生活。
這些城市地處在中國的東西南北中,它們分別和我們傳統意義上的中國有著各種不盡相同的聯系,成為有華人城市的某種縮影。而在這些城市裏,人們如何生活,如何認識自己的生活,特別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金錢,不同城市之間很可能形成一種相當有趣的對照。通過相似與差異,勾勒出一個華人2007的金錢觀與生存觀。
中國2007 / 93 & 60min
導演:杜海濱
廣東中山,許多來自農村的年輕工人們正趕著明年的訂單。他們日夜加班,像機器一樣重複著單調的動作──每一個單一動作都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,因為能夠在同樣的時間裡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,就意味著他們在月底能領到更多的薪水;但事實上,這所謂的「更多」也還是少得可憐。無數的雨傘在他們手中成形、誕生,而每一把傘能為其他人賺多少錢,卻是他們不知道的。
浙江義烏,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得這裡成為「世界工廠」與「世界市場」銜接的最前線。為了經濟開發,農民們的土地被徵用,一些幸運者得到了可觀的賠償。其中一些在新建的、號稱是世界最大的國際小商品市場裡做著批發雨傘的生意,常常是日進斗金。他們的生活幾乎徹底改變,「農民」這個名詞,似乎已經和他們沒有任何關係了。
香港2007 / 73min
導演:張經緯(香港)
《歌舞昇平》裡有幾個如果是肥皂劇劇情肯定會被安排連成一線的家庭,他們口中的悲慘命運是如此曖昧地有異曲同工之妙,令人在觀看時會想那是誰的誰,那人跟那人又有什麼關係。
其實唯一的關聯是五個家庭同樣領取「綜援」,但每個故事卻往不同方向發展。他們貧窮的理由或許不一樣,處境也不一樣,結果,卻都發展成十分相似的生活狀態,殊途同歸的境地,幾乎都是對貧窮的習慣和適應,影片裡穿插著過年的片段,又和典型中國人過年有難以區分的相同與不同。
李軍虎 Li, Junhu
中國2007 / 93 min
二○○二年,韓培印的兒子韓勝利考上西安一所大學,從農村來到城市。
為了讓勝利上學,老韓變賣了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,到西安打工,為兒子解決大學的生活費和來年的學費。做了一輩子農民的老韓堅信知識會改變命運,他樂觀地盼望著,兒子上了大學,將來一定會有出息。
來城裡打工的人愈來愈多,工作也就愈來愈難找,每個月能賺到四百元就不錯了,可是勝利每一年需要九千元的學費。老韓住的地方,一塊錢一晚,沒有枕頭,每天枕著磚頭入睡;兒子勝利則每天都在想下課之後可以吃什麼,同時盯著同學手中的礦泉水瓶,想著要拿來賣錢。
勝利即將畢業,性格內向的他面對強大的就業壓力,感覺這個城市愈來愈遠,上過大學的他,卻很可能賺得比父親還要少。
老韓隨身帶著一個本子,裡面記滿了三年來十元、二十元的借款紀錄,以及他對兒子勝利的期望:「我兒勝利要在二○一三年前後,也就是父親的六十歲前後,帶咱們全家到北京好好地玩幾天,那時候咱們大家都很有錢……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