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如何找到自己的創作語言》CCDF-14 大師講堂

《如何找到自己的創作語言》CCDF-14 大師講堂

發佈日期: 2024 年 6 月 11 日

如何找到自己的創作語言》CCDF-14 大師講堂

主持人:陳玲珍-CNEX 基金會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
講者:馮都-導演、製片人

馮都執導的《密語者》(Hidden Letters),拍攝中國傳統女性獨特漢語書寫系統「女書」,進入入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十五強, CCDF-14 邀請馮都擔任提案導師,並且於活動上放映《密語者》,映後馮都以《如何找到自己的創作語言》為主題,分享她在紀錄片創作中的經驗與見解。

馮都導演強調選擇合作對象的重要性,並探討了創作者視角和表達的核心價值。馮都認為,獨特的視角和能夠引起普世共鳴的表達是紀錄片成功的關鍵。

馮都在講座中深入討論了女性導演在創作過程中的挑戰與體會。她指出,懷疑的態度能促使創作者反思作品在社會中的定位,是健康且必要的。她強調在藝術性與商業性之間找到平衡,既要保證作品的藝術價值,又要考慮市場接受度。馮都分享了她在中西方敘事方式和市場需求上的差異,指出中國創作者需要兼顧國內外觀眾的需求,這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。

此外,講座還討論了如何在內部視角和外部視角之間找到平衡,這對影片的真實性和價值觀的呈現尤為重要。馮都強調紀錄片的真實性和與觀眾的契約,即影片基於真實事件,而非虛構。她認為作品應該挑戰觀眾的價值觀,而不是強化既有的普世價值。

她也談到了簡單敘事中展現複雜性的重要性,以及在衝突中找到自我態度的必要性。馮都希望她的作品能在國內外上映,讓更多觀眾看到,並對作品進行監督和批評,以此推動社會進步。她強調專注於創作的重要性。她受到王男栿的啟發,認為應該全心全意投入拍片,而非兼職其他工作。她指出,專注於作品,隨著能力的提高,財務上的回報會自然到來。

對於剛畢業的學生,馮都建議不要一開始就去做助手等職位,而是直接投入影片製作中,這樣可以更好地鍛煉和提高自己的各項技能。她認為,實際拍片是最有效的學習和成長方式。

論壇中還涉及如何平衡中西文化背景下的創作問題。馮都分享了她在中西文化間尋找平衡點的經歷,強調應該用自己的視角來講述中國的故事,而非迎合西方或中國主流語境下的刻板印象。

最後,對於同時進行多個項目的問題,馮都建議根據精力和時間來合理分配,並強調生活與工作的平衡。她指出,專注、實踐和成長是電影創作成功的關鍵,並鼓勵創作者在簡單敘事中展現複雜性,挑戰既有價值觀,推動社會進步。

 

相關文章

《國際合製的心法與秘笈》CCDF-14 大師講堂
《國際合製的心法與秘笈》CCDF-14 大師講堂 主持人:史祖德-德宇製作負責人 講者:陳璽文 Stefano Centini -導演、製片人 這一場論壇由史祖德主持,國際電影製作專家Stefano Centini(陳璽文)深入探討了亞洲與歐洲間的電影合製與合資模式,特別以他製作的《神人之家》為例,詳細解析了這部作品的製作與發行過程。 陳璽文從2013年開始,帶領多部台灣作品走向國際市場,如《神人之家》、《日泰小食》和《折翼姊妹》等,展示了他在國際合製上的豐富經驗。他強調國際合製與合資的區別,並分享了如何有效利用歐洲的Creative Europe Media和Cinema du Monde等資金,以及亞洲如新加坡電影委員會的類似資金來促進合作,從而創作更具全球吸引力的影片。   然而,陳璽文也坦言國際合製面臨諸多挑戰,如製作時程延長、語言障礙及跨國合作中的風險與不確定性,譬如探討了西方殖民智利時如何面對原住民的議題的《血色之路》,在法國剪接時遇到了困難,因為法國是殖民國家,而那裡的剪接人員對於故事的核心可能就會有理解不足的情況,反而是來到台灣後,台灣的後期製作團隊卻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支持他的故事內容。《神人之家》這部片因與法國的合製,導致了特定的後製流程。法國合作方要求初步的調光和聲音處理在他們那裡進行,最後再將影片帶回台灣進行最終的後製工作。這種流程是為了滿足國際合作的需求,需要特別精心規劃和安排。儘管如此,他強調這種合作模式有助於提升影片的曝光度和質量,並鼓勵創作者在考量國際合製時需慎重,並藉此機會提升自身的創作水平。 在與史祖德的討論中,陳璽文進一步分享了他與亞洲導演合作的實際經驗,特別是在面對台灣導演如何克服挑戰的情況下,他提到了一些導演初期的不信任與最終成功的合作案例。 最後,陳璽文強調,規劃和版權處理在電影發行過程中的重要性,並分享了如何在不同影展和OTT平台間平衡利益的經驗。他呼籲台灣的紀錄片製作者應更積極接受國際合作,並從中獲得更多的成就與經驗。 這場深入的演講不僅為在場觀眾帶來了寶貴的行業見解,也為未來國際合製項目的成功提供了實用的建議和指導。